返回 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37章 新体系,新气象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]https://m.60xsw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既然提到了尚书台、尚书令;”

    “那便顺带,将公、卿有司属衙的改制方案,也都议一议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年关将至啊~”

    “早早议定,岁首元朔朝仪,最好能直接颁布政令,正式开始改制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公、卿有司属衙改制,也并非三两日,乃至三两月之功。”

    “早点开始,早点结束,也好让朝堂内外早入步入正轨,以免朝局动荡……”

    见朝中百官公卿、功侯贵戚都没什么太大反应——至少没有意识到未来的尚书台,对丞相的地位、权力的直接威胁;

    而丞相刘舍本人,又似懂非懂的装傻充愣,刘荣自然也没好心到去主动提醒。

    顺势略过尚书台、尚书令,话题旋即被刘荣引向了此番,尚书台改制的源头——朝堂内外天翻地覆级别的大改制。

    具体的改制方案,刘荣原先给出了大致的思路。

    但具体细节,自然还是要朝堂内外去商量、去商议,并最终得出符合如今汉室状况,不会造成水土不服的改造方案。

    而刘荣这番话,无疑就是在伸手要报告——商量的怎么样了?

    把成果亮出来给朕看看吧?

    不出意外——到了要给刘荣做‘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,唯一有资格站出来的,依旧是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刘舍。

    “禀奏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尊陛下口谕,于我汉家现有之公、卿有司的改制方案,臣与朝中诸公再三商议,终得出一份草案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即问,臣这便以草案禀奏,并宣与百官共知……”

    很显然,这件事,刘荣先前也和刘舍打过招呼。

    所以在刘荣问起此事时,刘舍就已经从怀中掏出竹简,并将其呈上了。

    这卷竹简——或者说是这个‘草案,刘荣自然是看过的。

    所以仅仅只是象征性扫了一眼,刘荣就把竹简递向身旁,交代宦者令葵五,将竹简交由百官传阅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刘舍也开始脱稿汇报起这份草案的具体内容。

    “据陛下旨意——原丞相府,仍为丞相府。”

    “其职、权、责皆不做变动。”

    “唯独国库钱、粮支出用度,需由御史大夫属衙核准。”

    “核准之义有二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其一曰:钱、粮用度必要否;”

    “——其二曰:钱、粮支出数量合理否、符合需求否。”

    “二者皆无不妥,则御史大夫以‘可字核准,国库钱、粮方可出用。”

    “若有不妥,则由御史大夫奏请天子,亦或直接驳回钱、粮调度。”

    “若丞相不满,亦可奏请天子圣裁……”

    刘舍这番话说出口,朝中公卿百官看向刘舍的目光,便不由得古怪了起来。

    ——此番改制,刘荣针对相府,其实就一项:为丞相府原本完全不受控制、基本不受监管的国库财权,加一个名为‘御史大夫核准的枷锁。

    毕竟过去,汉家的丞相和亚相御史大夫,说是互相制衡、钳制,但实际上,御史大夫却根本就没能力和丞相真正抗衡。

    反倒是更需要被制衡的丞相,能凭借‘百官之首的天然地位,稳稳压过御史大夫一头。

    而在刘荣这番改制之后,掌握丞相府财权的御史大夫,才算是真正有了威胁、掣肘丞相的具体手段。

    御史大夫,也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‘亚相。

    而且这样做,还有另外一个好处。

    ——让御史大夫监管相府财政的同时,提前熟悉一下丞相府的收入、支出,以及财政运转模式,为将来‘亚相转正做准备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此,众人此刻看向刘舍的目光,才会如此古怪。

    大哥!

    你就是丞相啊!

    狗皇帝削你的权,你不反抗也就罢了,居然还亲自出方案?

    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,也不过如此吧……

    要说脸色最精彩的,不外乎当朝御史大夫,在不远的将来,即将接替刘舍担任丞相的魏其侯窦婴了。

    ——丞相财权被御史大夫攥住,紧随其后的,自然便是御史大夫本人,从原先的御史大夫属衙独立出来。

    对于身为御史大夫的窦婴来说,这是好事。

    因为原先的御史大夫,就算没有从御史大夫属衙单独拎出来,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——御史大夫属衙的内外事务,和御史大夫本人基本都没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从原来‘啥事儿都管不了,变成以后手握相府财权,对于窦婴而言,这自然是权利变大。

    但难受的是:窦婴的御史大夫生涯,已经进入倒计时了。

    肉眼可见的将来,窦婴就要‘亚相转正,正式担任丞相,并被未来的御史大夫捏住命脉、握住财权了……

    这种感觉~

    怎么说呢……

    “及御史大夫,则单独自原御史大夫属衙分离,仍为三公,秩中二千石。”

    “再立一新属衙,名曰:御史台。”

    “御史台,主责丞相府上下官员监察事,及国库钱、粮支出核准。”

    众人正啧啧称奇间,刘舍将针对御史大夫属衙的改制方案也提了出来。

    ——这没什么好说的,和刘荣早先给出的方案基本一致,大家伙也都有心理准备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是:相府都被剥夺财政自主权了,那作为该权力接收者的新御史大夫,改制自然也要与之对应。

    而在丞相、御史大夫的改制方案汇报完成后,三公一级中改制力度最大、最值得注意的戏肉,也随之揭开了神秘面纱。

    “除丞相、御史大夫外,原三公之:太尉,就此罢设。”

    “新设大司马一职,职、权、责比照原太尉,秩万石,为天下将官之首。”

    “及原太尉‘三公之位,则以由原御史中丞顶替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改御史中丞,曰:大司空,秩中二千石。”

    “职、权、责,比照原御史中丞,另加以监察朝中百官,三公、九卿,又郡县地方,宗亲诸侯国中官、吏之权责。”

    “原御史大夫属衙之采风御史,倍之;”

    “新设巡察御史、监察御史等职,各位六百石、比千石,以监察地方郡、国。”

    刘舍话音未落——准确的说,是刘舍每说出一句话,殿内,便会随之响起一阵略显嘈杂的交谈声。

    原因无他;

    相较于丞相、御史大夫二者的微调,这御史中丞——或者说是‘大司空顶替太尉三公地位的重大调整,动作实在是太大、影响实在是太过于深远。

    首先,以官员监察部门,取代原先军方最高将领的三公地位,这无疑是在透露一个十分明

第437章 新体系,新气象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