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65章 麻烦了啊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]https://m.60xsw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p;   但程不识不会如此快速地反应过来,并当面发问,而是会回去仔细思考,然后提笔一二三四罗列个表格出来;

    然后再呈给刘荣:陛下,此番出征,有这一二三四等问题需要解决。

    而且,让刘荣稍感眼前一亮的是:郅都毕竟不是纯粹的‘武人,毕竟在朝中混过相当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同是提问,郅都问出口的说辞,却透着满满的中央朝堂处世智慧。

    ——博望城的守军将士,有没有因为御寒衣物不够暖,而被冻死冻伤者?

    郅都没说,少府能不能承担起博望城的御寒衣物补给、能不能送去足够的御寒衣物;

    也没说博望城的将士们,有没有得到足值足量的御寒衣物。

    郅都更没说:博望城的将士们,因汉家朝堂中央的任何工作失误,而被冻死、冻残。

    而是听着有点怪,实则精妙至极的:御寒衣物不够暖。

    御寒衣物不够暖,能是什么原因?

    还不就是少府内帑送去的棉絮不够多、不够好,将士们身上的棉衣不够厚??

    但只要不把这话明着说出来,那‘御寒衣物不够暖,就可以有很多种解释。

    会不会是天寒地冻的客观条件下,导致御寒衣物无力抵抗严寒呐?

    会不会是将士们,并没有把下发的棉絮塞进衣物、被褥中,而是拿去卖了换钱,才导致衣物单薄,不能御寒呐?

    总之,只要愿意说,郅都能为‘御寒衣物不够暖这七个字,找出百八十万中‘合理的解释。

    至于事实如何——是不是少府内帑真的有些捉襟见肘,负担不起这么多御寒衣物,以及需要填充在衣服里的棉絮?

    为了中央朝堂的形象,郅都自然是本着能不认就不认——只能以后偷偷把工作做好,却绝不能承认先前工作没做好的原则。

    即便是认了,制度也有无数种方式,为少府内帑在内的整个朝堂中央开脱。

    什么,路途遥远啊~

    沿途艰险啊~

    人手不足,物资紧缺啊~

    等等。

    总之,法家出身的官员,天生就最擅长为帝王甩锅。

    只是在他们看来,这并不是不负责任的体现,而恰恰是为了朝堂的威仪、形象,而必须做的维护工作。

    再有,便是郅都这一问,并没有直接问:高阙之战,战士们能不能得到足够的御寒衣物,御寒方面能不能得到保障。

    而是旁敲侧击的问:博望城的将士们,有没有人因为御寒衣物的问题,而冻死冻伤?

    这样一来,郅都首先能了解到更为直观地状况:在高阙以南不过百十里的博望城,将士们能不能抗住天寒地冻。

    如果能——如果将士们能抗住博望城的寒冷,那高阙自然也没问题。

    即便扛不住,即便过去这大半年,博望城有将士因御寒衣物的问题而冻死、冻残,这个问题也不至于直接伤及刘荣的颜面。

    感受到郅都的谨慎,刘荣心中也不由一阵默然。

    ——曾经,长安城风头无两的天子心腹,苍鹰郅都,旁人口中的‘孤臣,却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轻松。

    那段在长安的日子——尤其是先帝即位后的那段时日,郅都每一天,都可谓是在钢丝上跳舞。

    说出口的每句话、每个字,郅都都不敢有半点怠慢。

    而这样一个人到了战场上,其在朝堂中央做孤臣,所培养出来的谨慎、细致,便会体现为更周全的战斗预案,以及更细致入微的风险规避……

    “御寒衣物,及被褥、酒肉,将军不必忧虑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这,都是少府内帑的事,也就是朕需要操心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将军只需要知道:朕,非桀纣。”

    “朕不会让自己的子民、我汉家的将士、关中的良家子,穿着单衣去高阙送死。”

    对于郅都熟稔的中央朝堂处世智慧,刘荣自然是欣赏的。

    但本心上,刘荣还是更喜欢直来直去,言简意赅的交流沟通方式。

    尤其是和将军们,刘荣更不希望君臣双方的交流,也变成朝堂上那般,拐弯抹角,一件事能拐出八百句话的磨蹭样。

    感受到刘荣的这一用意,郅都也不在墨迹——当即便一点头,又再度低下头,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了身前的沙盘之上。

    攻打高阙的难点,对于任何一位成熟的将领,都可谓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不多时,郅都便已得出结论,旋即便抬头对刘荣拱起手。

    “这一战,我汉家会伤亡颇巨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且很可能上不封顶。”

    “若一切顺遂,或是数千人战殁,万人左右的伤亡。”

    “稍有不顺,便会是动辄数万人的伤亡,且即便如此伤亡,也未必能稳稳拿下高阙。”

    郅都直入正题,刘荣也面色凝重的微点下头。

    慈不掌兵的道理,刘荣不至于不懂。

    尤其是这种攻坚战,除非有飞机大炮助阵,几乎就只能拿人命去堆、只能贴脸白刃战拼命斗狠。

    对此,刘荣自然是早有心理准备。

    只是道理虽是这么个道理,但嘴上,刘荣也还是不忘提一嘴:“必要的伤亡,自然是不可避免的。”

    “但都是我汉家的忠臣义士啊~”

    “只要能降低伤亡——哪怕少死一人、少伤一人,都是好的。”

    “有什么需要的,将军但可直言无妨。”

    “御寒衣物,粮草辎重,武器军械,只要有助于攻打高阙,朕,无所不允。”

    要想马儿跑,那就得给马儿吃草。

    要想让马儿风驰电掣,就更是得给马儿吃糖、吃鸡蛋,甚至是更昂贵的营养摄入。

    一样的道理:要想拿下高阙,就得舍得付出代价。

    伤亡只是一方面,后勤方面的保障、投入,才是这一战的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知道刘荣不是再客套,郅都也不客气,当即就罗列出此战,除了默认会得到供应的后勤辎重外,需要额外增加的辎重。

    首当其冲的,自然就是在河套马邑战役,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两部遂营。

    此战,虽然是在腊月凛冬,大河冰封的时间点,并不需要遂营搭设浮桥,但在郅都看来,遂营在这一战,也同样有发挥作用的舞台。

    再有,便是几件稍有些出乎刘荣预料,却也并非不能给的特殊武器。

    ——有可移动底座的床弩!

    ——可拆卸式箭楼、投石器!

    等等。

    郅都狮子大开口,刘荣,也基本有求必应。

第465章 麻烦了啊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